傑出外籍畢業生案例
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|從立委到大學講師—為新住民升起希望旗幟的校友林麗蟬
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|從立委到大學講師—為新住民升起希望旗幟的校友林麗蟬

林麗蟬 | 柬埔寨

林麗蟬是台灣第1位新住民立法委員,對台灣的新移民政策變革貢獻卓著。從她20歲自柬埔寨嫁來台灣至今20多年來,人生旅途處處精彩、迭創高峰,而她有如海綿般的學習力,和高等教育的賦能,形成她蛻變的主旋律。

林麗蟬進入國會之前,曾就讀暨南國際大學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班,目前則攻讀暨大東南亞學系博士班,邁入政壇後推動多項婚姻移民政策的變革,並為新住民喉舌;在美國所發表的人權報告中,台灣三項相關評估有兩項以林麗蟬為佐證。她不僅代表台灣人權進步的象徵,更是台柬兩國共同的驕傲。

林麗蟬在台灣讀了3所學校,4個科系、5個類別都不一樣。
讀書動機強烈,入學卻困難重重,一開始她幾乎要跪求老師收留才有辦法進入大學就讀;林麗蟬讀大學的時候都跟同學說:「你們不准給我休學,因為你們休學我沒辦法畢業,沒人幫忙。」她在大學時當了4年、8期班代,所以人際關係還不錯,在裡面創了很多協會,也去做了社區工作。有這麼豐富的經驗累積,「所以才會當上立委。」她說。

柬埔寨的家人對她從政更是無法置信:「早期柬埔寨可能是戰亂很久,所以大家對政治這件事是禁忌的,民眾對於政治是不摸、不談也不接觸,那我們的家庭裏面也是一樣的,我們常說就是隔牆有耳啊,你不小心講了誰,你可能明天會被失蹤,這是家人常提醒的故事,那怎麼會你去碰政治?」

家人雖無法同理她的選擇,卻攔不住歷練豐富的林麗蟬:「剛到台灣來的時候我甚麼都沒有,都在求助於別人協助,包括光要買東西、去就醫的時候都要有人陪著一起,那都要用比的,進去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我的立足點。」

林麗蟬從自身處境出發,擔任立委任內,推動諸多改革,戰果相當輝煌,總共調整了100多項的政策。例如調整幾10年沒動的國籍法,讓婚姻移民不再變成國際人球,當時許多婚姻移民常遇到放棄原生國籍後,回到台灣卻辦不了國籍的情形,現在只要申請中華民國國籍的程序完成,再回原生國家去辦理放棄國籍就可以,她還同時廢除財力證明這一項規定。她表示:「這個改革是經過法案三讀通過的。我們認為不會因為你窮,你的家庭團聚就被阻礙」

林麗蟬發現許多移民來台灣後,因為經濟家庭等各種因素,把孩子送回原生國家,等到孩子要回來就學的時候,卻連中文都不會。看到這個缺口後,林麗蟬推動旋轉教育,在106年成立了專案小組,預算編列也已經把它放進去,讓小孩子不會因為家庭的因素,而剝奪了求學的權益。

卸任立委後,林麗蟬到高雄市政府擔任顧問工作,時間雖短暫,手邊推動的改變卻從未停止,除繼續和專家學者和政府各部會討論相關議題外,著手整合高雄市政府勞工局七國語言的翻譯,提供12位擁有東南亞語言能力的專職人員,服務移民、移工給移民跟移工使用;她認為「最重要的是把關心移民的相關學者專家整合起來,納入高雄移民政策資料庫,定期邀請參加移民政策研討會和發表。」

林麗蟬表示,她能夠有那麼多想法、提出那麼多方案,或是社會倡議的觀念,尤其是讓價值觀重新定位,某些程度來講,校園教育是很重要的,她所受到的教育和一些理論的紮根基礎,讓她在職場上面運用,或許沒有直接套用,但她因此能夠掌握在職場上的運作模式。

今年林麗蟬獲暨大延攬到原住民專班教授社工課程,對她而言又是一個角色翻轉,特別的經驗。「就是新住民教原住民。我表明身分之後,原專班的同學就跟我說,老師我會罩你,我感覺還蠻開心的,因為換個角色,孩子在罩你還是你在罩孩子,那是一個關係問題,我覺得蠻好的。」

不論跨入那個領域,林麗蟬總是抱持學習的心態,樂觀進取,還能突破大環境的框架,走出一條寬闊的道路,讓世界因她而改變,也因她更為美好。暨大,以她為榮
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|從立委到大學講師—為新住民升起希望旗幟的校友林麗蟬
與社區長者維繫良好關係並且深入了解需求
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|從立委到大學講師—為新住民升起希望旗幟的校友林麗蟬
在暨大求學的期間 孜孜不倦 (圖為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)
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|從立委到大學講師—為新住民升起希望旗幟的校友林麗蟬
積極參與地方事務並以實作代替言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