傑出外籍畢業生案例
打造自己的101:政大校友成為台印文化交流的傑出推手
打造自己的101:政大校友成為台印文化交流的傑出推手
潘孟吉 | 印度
無論是在台灣、還是在母國,政大的國際學生總能大放異彩,潘孟吉(Manoj Kumar Panigrahi)博士就是最好的例子。畢業於政大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(IDAS),潘孟吉目前是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(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)的助理教授,同時擔任該校東北亞研究中心(Centre for North East Asian Studies)主任。他是該校約900位的教授中最年輕的博士,他卻說這項紀錄或許很快就會被打破,「我會變老,肯定會有更年輕的博士出現。」
潘孟吉在2015年,就曾以交換學生的身分來到台灣,「當時還不太了解這裡,但我的好奇心愈來愈旺盛。我很喜歡歷史,所以盡可能去探訪每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角落。」 種種原因促使他2016年再度來台,並就讀於政大IDAS。「我大部分朋友都想去歐洲或美國,但我想在台灣闖一闖。」
潘孟吉在台期間不只讀書,也找時間走訪了101所學校,與台灣學生分享印度文化,他覺得這就像在打造自己的101。
「我在台灣遭遇了不少種族歧視,與其一直抱怨,不如改變想法,問問自己『能做些什麼來改變這種情形』。」於是他付諸行動,參與教育部的「優秀外國青年來臺短期蹲點試辦計畫」(TEEP),向大家介紹印度文化,試著消除一些刻板印象。他舉例,「並不是所有印度菜都很辣,要看你身在何處,就跟天氣一樣得將許多因素納入考量。諸如此類的文化刻板印象。」
潘孟吉幾乎是靠自己攢下的錢來完成這些事,也領取台灣教育部的獎學金;把能存的錢都存起來,以走遍台灣的鄉間,體驗不同的景色與文化。
過程中潘孟吉遇見許多不同背景的人,自然也面臨到不少挑戰。「不是每個人都對我說的東西感興趣,不過這些互動也帶給我許多支持,因為我是自願做這些事的。」有些學校的家長或老師會提供住宿、帶他品嚐當地美食來表達支持。「我吃遍各種食物,」他說,「那是在台北吃不到的,對我來說是超棒的體驗。」
回到政大,潘孟吉將博士論文的研究重點擺在「比較印度和菲律賓的種族衝突與和平過程」。他也特別感謝指導教授吳得源在這段期間給予的幫助與建議。
「我很幸運能遇見這麼好的指導教授,他一點一滴地幫助我。」潘孟吉更說,「他不只是我的導師,更像是父親,幫助我建構知識性論述。」
潘孟吉也是雜誌「換日線」(Crossing)的專欄作者,談論的議題包含印度與台灣美食、運動、學生生活,以及在台印度人的生活等,當然也有他「打造101」的經驗。
潘孟吉的專欄: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uthor/1502
東北亞研究中心Twitter: @C4NEAS
亞太研究學者:潘孟吉博士,攝於其博士學位母校政大。
101所學校:潘孟吉博士在政大求學期間行遍全台,與台灣學生分享印度文化。
潘孟吉博士目前是《換日線》的專欄作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