傑出外籍畢業生案例

東吳大學|闖蕩台灣實現音樂夢

東吳大學|闖蕩台灣實現音樂夢

黎智軒 | 香港特別行政區

7年前闖蕩台灣實現音樂夢
記得當年決定來台念大學,並沒有想太多,只是覺得台灣的音樂發展不錯,又希望自己能夠上次出國讀書的滋味,自己一個人獨立的生活。印象最深刻是多年來台灣上機前一日,我還在香港沉醉於忙碌的工作當中,擔任音樂劇的音樂總監,忙得要命。隔天上飛機的時候,我的腦海還是一片空白,在心理上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真的要離開。也許這就是青春,沒有想太多,做了再說。

從零開始的音樂路
我就讀的是音樂系,主修大提琴。我本以為到了台灣,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差異,還是一直玩音樂就對了。然而,我發現我錯了,我沒有想到原來台灣的教育制度和香港的很不一樣,因此我和老師同學的音樂觀念都差很多,我在開始的時候因為這種差異和否定,受了很大的打擊。這就應該是所謂的文化衝擊。此外,我在香港的時候有著的工作和人脈關係,在一瞬間一掃而空,到底應該要如何割捨以前風光的日子,把自己的身段放下,默默重新累積,這在心理上也是沒想到的衝擊。

把自己徹底放下,才能重新開始
在音樂上的差異,一直讓我在大提琴上漸漸失去信心。可以想像這個我曾經每天至少花6小時練琴的夥伴,我到了今天竟然讓我感到疏遠樓下,甚至開始出現厭惡的感覺。這個應該是我音樂路最低潮的時間。這些累積的負面能量,讓我決定尋找出口,不是能繼續再故步自封。我決定下感受到的這些差異和情感,轉化成我熟悉的語言,音樂。情轉移到創作音樂,把自己所想所感受到的譜成音樂。但對於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作曲訓練的我,決定在大學從新學起,打掉從練。

大家好!我是來自香港的配樂師
在畢業後,為了維持生活,經過了一段嘗試不同工作的日子。從保安、桌球教練、工程師到告別式樂手都做過。我很感謝當時的自己,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最想做的是創作音樂。最後我利用了自己來自香港的背景不同,我能用與眾不同創點來創作音樂。我把自己原本感受到文化的差異,從批評轉為差異,從差異轉為特色。我現在是一位全職的音樂人,主要從事配樂工作,從動畫、廣告到電影配樂都一一做過,更為國際活動世界大學運動會製作過配樂。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,無論是身處故鄉還是異地,文化截然不同,只要把這些差異和挫敗轉化成力量,我們總會發光發亮。

東吳大學|闖蕩台灣實現音樂夢
7年前闖蕩台灣實現音樂夢

東吳大學|闖蕩台灣實現音樂夢
從零開始的音樂路

東吳大學|闖蕩台灣實現音樂夢
把自己徹底放下,才能重新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