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謝雨珊/洛杉磯報導 2017年06月03日 06:00
初中時期移民加拿大,取得文學博士學位、在大學擔任教授之後,才毅然決然返台教書。當年的台灣「小留學生」傅友祥,如今是台灣大學美國文學教授兼副國際長。
通曉中文、台語、英文及法文的傅友祥,曾在加拿大、美國及台灣求學,因自我挑戰於2005年赴台灣大學任教,克服台灣氣候與各種不適應,熱愛教學的他,非常鼓勵海外僑胞及外籍生能到台灣體驗中華文化,與當地生交流。此次他來洛杉磯訪問,周六(3日)將出席在洛僑中心舉行的「鮭魚返鄉台灣教育展」。
傅友祥高中到大學期間,因家庭因素,經常加拿大與台灣兩地奔波,直到碩士時期,才真正穩定在美國讀書。拿到英語系碩士學位後,再前往加拿大取得英語系博士學位。接著進入職場,先後在加拿大法語區的Universite de Montreal及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擔任教授。
談到為何決心返台教書,傅友祥表示,雖然在加拿大可以找到穩定工作且過得安逸,但自己喜愛挑戰及嘗試新鮮事物,同時也熱愛教書,想到第二個家「台灣」嘗試教學,為台灣貢獻。他順利拿到台灣大學聘書,並被指派擔任副國際長工作。他說,剛開始返台時,難以適應台灣氣候與生活環境,但因台灣四季如春,醫療進步,看病方便,吃喝也方便,台灣人民也十分熱情,毅然決然選擇繼續在台灣工作。
傅友祥最初也對台灣學生學習方式不太適應,他指出,以加拿大學校為例,30位學生班級裡,有近20位來自不同國籍,而這些學生因來自不同背景,皆有不同思考方式,非常容易激發討論。台灣學生雖素質好,但因背景類似,思考方式相似,且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,比較難以激發熱絡討論。
然而,近年來因許多台灣大學積極向國外學生交流,越來越國際化,在教學過程中,也偏向「翻轉教室(Flip)」,提供問題引導同學多做討論,而不是死板教學,這些轉變更能讓外籍學生適應並且融入,非常希望海外僑胞及外籍生能到台灣體驗中華文化,融入台灣,與當地生交流,甚至還能借助台灣大學實力,到其他國家交流,至於學費更是比許多國家便宜,各種好處,「為什麼不?(Why not?)」。